寿光积极探索破解秸秆治理新路径
寿光融媒讯(记者张春萍)近日,记者从国能寿光电厂获悉,该厂生物质日掺烧量创新高,达到3.1吨。近年来,寿光市不断提高秸秆燃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率,将大棚蔬菜和粮食作物秸秆“变废为宝”,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谋求农村发展、农业振兴。
国能寿光电厂生物质掺烧项目于2023年12月正式投产,通过将秸秆破碎、干燥、粉碎等工序,制成生物质粉末,作为燃料掺烧至炉内,实现了秸秆的高效利用。同时,通过生物质掺烧,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提升,燃烧成本进一步降低,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经认定,该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每年可消纳蔬菜废弃物52万吨。“我们将继续深化生物质掺烧技术的应用,积极探索秸秆的多元化利用模式,助力地方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
除了把秸秆转换成电能送到千家万户,寿光市还先后实验推广了“粉碎还田+深耕/旋耕”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秸秆肥料化利用率。纪台镇曹官村党支部书记李延平就是该项工作的第一批实验者。据他介绍,在政府引导下,他们先后创新试验了三代秸秆粉碎机,有效实现了茄子秸秆还田利用。截至目前,该镇茄子秸秆还田面积达2万多亩,茄子大棚还田率达到90%以上。
以前,每到蔬菜换茬季,作物秸秆常常在村头堆积,既污染环境,又影响村容。2017年以来,寿光市把秸秆还田纳入了政府扶持的技术推广项目,推进秸秆“变肥”。采用秸秆还田的科学方式,将作物收获后的残余物直接送还到农田土壤中,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蓄水量和有机质。
在工作中,寿光市还积极围绕秸秆饲料化利用,推广秸秆微贮、青贮、揉丝等秸秆处理技术模式,推进秸秆“变肉”;围绕秸秆原料化利用,将秸秆应用于人造板材生产,推进秸秆“变板”;围绕秸秆基料化利用,把丰富的秸秆资源作为食用菌培养基料,推进秸秆“变菇”……聚焦秸秆产业化利用,寿光探索建立了可推广、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和高效利用机制,引领秸秆综合利用提质增效。
秸秆利用出奇效。目前,寿光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让“生态包袱”变成了“绿色财富”,从源头上解决了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实现了给蓝天减负,为百姓造福,助推乡村振兴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