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我们复习底盘换件、发动机拆装、车身修复、汽车四轮定位等内容,大家都动起手操作起来。”6月26日,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底盘实训室内,汽修专业组教师杜伟正手把手指导23级汽修班学生专业技能。实训车辆前,学生们聚精会神挥动扳手,开始实操。
“通过半年多时间去汽修公司实习上岗,大家的专业技能都得到了很大提升!”看着眼前学生娴熟的动作,杜伟感慨:“工学交替”模式让汽修学子未毕业先“就业”。

杜伟在实训室内为学生讲解汽修课程理论
随着汽车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需求也将增长,需要更多专业强、实力硬的技术人才。
贵定职中构建了“专业链+产业链+服务链”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校企“双主体”育人长效机制,紧密对接区域产业与行业企业,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学生在实训室实操
去年7月,贵定职中开启“工学交替”育人模式,并与贵定县中兴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从2年级起,在实训室通过实操考核要求的汽修班学子,将前往公司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在此期间,公司包吃包住,每个月还会发放生活补助,根据学生工作能力表现,从500至3000元不等。”杜伟介绍。
“初到岗位,我们跟着公司的老师傅一起洗车、换胎。慢慢熟悉后,工作由简到难。面对一辆辆不同品牌类型的汽车,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脑海中逐渐具象化起来,专业技能也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而逐渐熟练。”已在公司实习6个月的23级汽修班学生李海鹏因表现出色,生活补助从第一个月的800元,从今年2月开始上涨到每月2000元。

23级汽修班学生在贵定县中兴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实习
假期,揣着“工资”回家的李海鹏,人生第一次为父母准备了新年礼物。
“实习过程中,对汽修行业有了更深认识,学习更多更专业的汽修知识显得更为重要,我要继续升学深造,以便将来更好地就业。”李海鹏说
“职校的学生有一定理论基础,只是缺乏实践。我们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帮助他们提升技能,也能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校企合作让双方共赢。”贵定县中兴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兴民说,对优秀学生,公司还会给予额外奖励,并希望他们毕业后留在公司。
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中,大部分都抱着和李海鹏一样的升学理想。作为贵定职中重点打造的优质专业,该专业与机电运用技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共同构建起现代交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并与省内四所高职院校深度合作。

23级汽修班学生在贵定县中兴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实习
同时,还创新实施“中高职一体化”育人模式,分别与贵州轻工职业学院、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及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建立“3+2”贯通培养合作机制。学生在中职阶段完成专业基础学习后,经考核可直接升入对口高职院校深造,实现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技能递进、证书融通。
“‘工学交替’育出技能尖兵,我们的学生在升学后,也能以过硬的技能,获得老师和企业的青睐。”贵定职中副校长吴波介绍,近年来,该专业升学率稳定在90%左右,毕业生有的进入区域重点汽修单位,有的进入省外4S店或者汽车美容公司,实现高质量就业。

汽修实训课
实训室是必备的技能“训练场”,赛场是最好的实战“竞技场”。依托机械运输专业部12个标准化实训室,贵定职中构建起“基础实训+专项强化”的教学体系。近年来,该专业师生在贵州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机电维修(教师综合组)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汽车营销(中职组)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彰显了硬核教学实力。
“目前,我们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贯通式升学通道,为学子铺就‘技能+学历’双提升的成长路径。并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老师、师傅、企业四方为主体,共同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吴波说,学校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为区域经济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阳
编辑 袁航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