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章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四步法让你科学应对节后睡眠“困”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11:48:00    

小长假过后,好多人的睡眠却陷入混乱: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凌晨惊醒后再也无法入眠,甚至因持续的失眠陷入白天疲惫、注意力涣散的恶性循环。这种节后失眠并非个例,而是很多职场人面对假期与工作模式切换时的常见问题,对此,该如何调整睡眠呢?

失眠背后的三大“推手”

节后失眠的成因复杂,既有生理层面的生物钟紊乱,也有心理压力与环境变化的叠加影响。

首先,假期的“放纵模式”打乱了生物钟。熬夜聚会、通宵追剧、昼夜颠倒的作息,让人体的褪黑素分泌节律彻底混乱。

其次,职场压力与心理落差加剧焦虑。返岗后,从“自由人”切换到“打工人”的角色转变,可能引发对工作量、绩效压力的担忧,甚至出现“节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对工作的抵触情绪,这些心理负担会进一步激活大脑的应激反应,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质量下降。

此外,饮食与运动习惯的突变也不容忽视。假期中暴饮暴食、饮酒过量、缺乏运动等行为,可能导致肠胃不适、代谢紊乱,间接影响睡眠。

科学应对四步法

面对节后失眠,需从多维度入手,逐步恢复身心平衡。

第一步,重建睡眠节律。规律作息,循序渐进,每天比前一天早睡15-30分钟,逐步回归工作日的生物钟。另外,注意优化睡眠环境,卧室需保持黑暗、安静、凉爽,建议使用遮光窗帘,室温保持18-22℃,减少电子设备蓝光干扰。睡前1小时可尝试冥想、阅读或听轻音乐,帮助大脑从兴奋状态切换为放松模式。

第二步,调整饮食与运动。饮食上要清淡,避免刺激,减少高糖、高脂、辛辣食物的摄入,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全谷物,有助于稳定血糖和神经功能。适度运动有助于释放压力,白天可进行20-30分钟有氧运动,比如快走、瑜伽等,可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焦虑,不过需注意睡前3小时不要剧烈运动,以免过度兴奋,影响入睡。

第三步,心理调节与认知重塑。失眠初期不必过度焦虑,可尝试正念冥想或写睡眠日记,记录情绪波动与失眠的关联,逐步破除“越着急越睡不着”的恶性循环。设定工作缓冲期,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多个小目标,逐步积累成就感,减轻对绩效的压迫感。

第四步,必要时采取专业干预。若失眠持续超过两周,且严重影响生活,需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除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外,部分人可能需要药物辅助,可在医生指导服用一些安全有效的创新中药,比如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创新中药益肾养心安神片。研究发现,益肾养心安神片可保护脑神经元功能和结构,改善机体应激状态,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同时可增强记忆、抗疲劳,能系统改善睡眠,调控睡眠-觉醒周期,且安全性较高。

良好的睡眠是唤醒人体潜能、实现职场高效的“最佳密匙”。科学调整作息、优化生活习惯、及时心理干预,获得高质量睡眠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大家建立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