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侯玉才)昆明市积极探索医用耗材“带量联动”新模式,目前,已成功牵头开展两批云南省州(市)联盟医用耗材集采工作。第一批和第二批医用耗材中选结果共涉及六大类耗材、17115个品规,于2025年5月20日起在全省范围内落地执行,平均降幅达71.42%。
昆明市医疗保障局在总结“带量联动”模式牵头云南省州(市)联盟药品集中采购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走访、集中座谈、专项调研、深入基层、公开征求意见等,开展了昆明市第一批和第二批医用耗材集采。六大类耗材中选,包括334个企业的17115个品规。全省共有838家医疗机构参与报量,平均降幅达到71.42%,其中穿刺器类耗材最高降幅达95.15%;代表性产品有泌尿外科临床使用较多的一次性输尿管导引鞘,平均降幅达82.9%,从原来的2500元—6500元下降至300元—700元。此次医用耗材集采预计为全省医疗机构节约医疗费用支出9.33亿元。
昆明市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副处长王浩介绍,昆明市此次集采考虑的首要原则是尊重市场、尊重临床,所有生产集采产品的企业均可按一定规则和限价入围并中选,绝大部分医疗机构常用的品牌和企业均能在中选企业中找到。同时,此次集采国产和进口产品同台竞争,共有313个国产厂家、21个进口厂家中选,医疗机构可以自由选择国内或国外的中选企业和品牌,保证了医疗机构的自主选择权,也保障了集采结果的多样性。
按照昆明市第一批和第二批医用耗材的集采规则,医疗机构在拟中选结果公示以后,可以“看菜点单”,即综合考虑临床质量稳定、保障充分、使用习惯等情况在拟中选结果中选择本机构所需医用耗材,并填报协议采购量。在这样的规则下,医疗机构的报量充分考虑了临床科室的意见,为医疗机构完成集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实践,“带量联动”与其他集采模式相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并且能够保障产品供应的稳定性,确保临床使用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昆明“带量联动”集采模式,获得参与投标企业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实现企业、医院、医保、患者四方共赢。
下一步,昆明市医疗保障局将进一步落实集中带量采购、价格治理、药品耗材挂网、集采产品直接结算等政策,认真组织好各批次集采,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扩大药品耗材集采覆盖面,狠抓集采落地执行质量,充分释放集采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