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章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2024年亏损10亿销量仅为14辆 众泰汽车深陷发展泥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6 15:50:00    

本报记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报道

“请问董秘,(公司)在2024年(对外)回复说整车业务已经恢复,为何(2024年)年报显示生产车辆为零,而且一辆车没造还亏损十亿!高管拿着百万年薪毫无作为,这是躺平了吗?”5月1日,一位关心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000980.SZ,以下简称“众泰汽车”)的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如是问道。截至5月9日,上述投资者之问并未得到企业回复。

不久前,众泰汽车方面对外披露了2024年年度报告。财报显示,众泰汽车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5.58亿元,同比下降23.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0.00亿元,同比增亏6.82%。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除了财务数据持续恶化外,众泰汽车整车研发、制造及销售的核心业务也难言乐观。相关数据显示,众泰汽车2024年全年销量仅为14辆,产量则为0。

2024年,众泰汽车的研发费用为570.24万元,同比下降94.17%。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24年,众泰汽车董监高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达954.91万元。在财报中,提及公司的战略,众泰汽车方面则提到,公司制定了中长期的产品规划,多款新产品将启动研发工作。

对于众泰汽车未来的扭亏计划、“中长期产品规划”与研发投入之间的矛盾、整车业务恢复的阻碍因素等问题,记者致函并致电至众泰汽车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不接受采访。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众泰汽车陷入发展泥沼。过去四年,众泰几乎没有任何产量和新车型推出。在汽车技术更新迭代迅猛,车型平均两年便可能面临停产的大环境下,众泰汽车的处境愈加艰难。”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向记者如是分析道。

2024年销量14辆生产0辆

当多数车企在品牌向上和销量增长的赛道上高歌猛进时,曾在国内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众泰汽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家深耕汽车整车研发、制造与销售的老牌车企,众泰汽车近些年不仅销量持续承压,其市场份额也不断萎缩。

财报显示,2024年众泰汽车销量为14辆,同比下降98.74%;生产量为0辆,2023年为1108辆;库存336辆,2023年则为350辆。“公司2024年度整车产销量未达预期,系公司整车业务仍处于恢复阶段所致。”对于公司2024年的销量表现,众泰汽车方面如是解释道。

张翔直言:“众泰仅处于维系状态,研发生产活动近乎停滞,整个产品链条未能正常运行。产量寥寥,销量几乎归零,4S店也因持续亏损,几乎没有经销商愿意销售众泰汽车。”

“在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下,各大车企纷纷追求规模效应,不断丰富车型矩阵,着力打造全栈式汽车软件平台,并积极布局智能驾驶系统。在这样高规格、高技术含量的竞争赛道上,众泰因缺乏技术积累与研发能力,早已无力开发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车型。”张翔补充道。

众泰汽车方面也解释道:“由于缺乏流动资金,2020年度、2021年度整车生产制造业务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022年度开始逐步恢复整车业务的复工复产,2023年度整车业务产销规模较小,2024年度整车业务仍在恢复过程中,故营业收入依旧主要来源于汽车配件和门业的销售,此情形具有阶段性和特殊性,并不构成主营业务的实质变化。截至目前,已完成了生产、销售、研发等核心职能部门的重塑,重整后首款新能源车已于2023年2月发布上市。”

据悉,众泰汽车的汽车配件业务主要由合肥亿恒和金马科技开展,目前处于正常经营中。合肥亿恒的主要产品为汽车钣金件,主要包括车身冲压零部件和车身焊接零部件;金马科技的主要产品包括汽车仪表、摩托车仪表及汽车线束,而门业业务由浙江金大门业有限公司开展,目前处于正常经营中。金大门业的主要产品包括钢木门、钢质门和非标定制门,以工装为主。

“众泰在零部件和配件制造方面是有一定能力的。毕竟,它曾经是一家整车工厂,冲压、注塑甚至是压铸等工艺技术都是过关的,相关设备和固定资产也还在,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招募相关技术人员并非难事。”汽车行业分析师万春雷直言,“从整车研发和新制造角度来看,众泰面临着巨大挑战,它需要大量的产业资金和完善的供应链支持。目前,众泰拥有造车资质,包括新能源造车资质,这无疑是它的天然优势,但也仅仅是维持基本生存的‘救命稻草’。”

“众泰目前只能通过生产汽车配件等方式维持基本的生存需求。但如果要靠自身力量盘活企业,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它的负债实在过于庞大,高达数百亿元。”万春雷补充道,“即便众泰获得了资金注入,首要任务也是偿还债务,很难有余力投入研发。与此同时,众泰在业内的信誉受损严重,重建供应链面临巨大挑战,现有研发团队也难以满足市场实际需求。”

在财报中,众泰汽车方面提到,公司整车业务采用订单销售模式。目前公司已启动经销商体系的重建,并重整品牌战略,通过与业内的专业品牌服务公司合作,从品牌研究、品牌管理、全案策划、公共关系、内容营销、大数据营销、广告创意、活动管理等维度为企业品牌声誉的恢复和重塑进行赋能。同时,公司在永康众泰组建了国际部,开展海外销售体系搭建工作。

“如果众泰想要恢复大规模生产和销售,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和研发团队,品牌形象也已严重受损,难以重新赢得市场信任,经销商也不愿与之合作。”张翔告诉记者,“现在的众泰既无持续的研发投入,也无大规模的市场宣传,各环节均不具备优势。”

亟须融资破解经营困局

即便存在感日渐式微,众泰汽车仍想着重回“牌桌”。对于公司战略,众泰汽车方面称,自2022年重整以来,面对汽车行业逐年不断恶化的产品价格战和严重内卷的形势,加上自身产品、技术、成本、市场、资金储备等核心竞争力落后的具体情况,众泰汽车一直没有恢复整车大规模产销的工作。“2025年,通过海外市场持续跟进与开拓,供应链对产品BOM成本优化等工作的持续推进,公司T300车型已经具备恢复批量产销工作的条件。同时,为保障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公司制定了中长期的产品规划,多款新产品将启动研发工作。”

为此,众泰汽车针对2025年发展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在研发上,根据公司中长期产品规划,将加大计划投产车型的研发工作;在供应链上,将全力推进主力产销车型T300的降本工作;在生产制造上,工作重点围绕基地复产(生产线改造)和按计划生产交付展开。

除此之外,在人力资源上,众泰汽车方面表示,将会对中后台职能部门、研、产、供、销等各板块、各基地进行重点梳理人员需求,结合公司管理模式推进人力资源招聘和考核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众泰汽车研发费用为570.24万元,同比下降94.17%。与此同时,2024年年末,众泰汽车研发人员为81人,较上年同期的161人减少49.69%,几乎腰斩。

万春雷告诉记者,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设计研发至关重要。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确保产品具有强大的产品力和性价比。设计造型要符合时尚潮流,像小米、特斯拉等品牌那样吸引消费者。如果设计和审美不过关,即使投入再多资金也无济于事。此外,产品的技术含量、性能表现也必须过关,否则在市场中将难以立足。“众泰虽然拥有一定的制造资源,但无论是新产品研发、供应链重建,还是人才体系搭建,都需要巨额资金投入。”

对于众泰研发费用的降低,张翔直言:“纵观行业趋势,车企研发费用逐年递增,而众泰却在减少,这使得其产品竞争力不断下降,只能依赖过去的技术和图纸,生产六七年前的燃油车产品,这些产品在中国市场已无竞争力,只能出口海外。众泰目前处于被淘汰的边缘。”

“若想东山再起,众泰亟须通过融资获取资金支持,重新组建工程师团队,重构公司体系结构。然而,随着汽车行业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不断提高,众泰曾经的基础已无太大价值,很难吸引到合适的投资者。众泰重新起步困难重重,东山再起的希望渺茫。”张翔补充道。

造车需要巨额资金持续投入。因此,众泰汽车将融资作为2025年的重点工作。众泰汽车方面称,公司各项业务的开展,资金是首要前提,2025年融资工作是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已完成融资计划的编制,根据短期、中期和长期融资计划的时间表开展专项推进工作。

“众泰仍然是一家上市公司,其股价仍保持在2—3元,最高时甚至触及8元。这表明市场仍在观望,期待真正懂汽车产业、有雄厚资金实力且有造车决心的资本进入,为众泰带来转机。若仅靠众泰自身翻身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其债务负担过于沉重。”万春雷说道。

万春雷告诉记者,若想重拾市场信心,众泰需在债务偿还上展现出诚意。“例如,通过透明化的财务信息披露,主动展示积极偿债的态度,用实际行动证明品牌的诚信与责任感。”

“回顾众泰发展历程,其陷入困境的根源值得深思。作为浙江本土企业,当地营商环境优越,但在原母公司铁牛集团等管理层的带领下,企业商誉受损严重。后续参与重组的深商投资方,也没找到有效的盘活路径。这暴露出众泰在股权架构、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深层次问题,影响了投资决策与外部资本进入,这让众泰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万春雷说道。

(编辑:石英婧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