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女子伸腿阻止高铁关门”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警方4月20日发布警情通报称,已对该女子进行了行政拘留处罚。该女子为何要伸腿阻止高铁关门?当时发生了什么?
视频中,一女子从车内伸出腿,阻挡高铁车门关闭,现场工作人员尝试劝导,该女子全然不顾,继续用身体阻拦车门,并招手呼唤同行人上车。视频一经发出,引发网友热议,那么该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深圳铁路公安处深圳北站派出所民警 李林声:4月18日13时许,由东莞南站开往厦门站的D2404次列车,停靠在深圳北站3站台准备发出。在列车车门即将关闭时,车内一名女子因同行人还未上车,强行用身体阻挡车门,阻止列车关门发车。现场两名铁路工作人员见状立即上前制止,但女子情绪激动,全然不顾工作人员的劝阻,直到女子的三名同行人赶到,女子这才离开车门,随后列车关门驶离。
女子用身体阻拦车门
等候同行三人上车
警方介绍,该女子一行共五人。在检票进站后,该女子与其女儿顺利登车,而与其同行的另外三人在站台的另一侧登上了到其他方向的列车,直到车门即将关闭,三人尚未登车,该女子便用身体阻拦车门等候三人上车。事发后,深圳铁路公安处立即开展工作,于4月19日在厦门查获该女子吴某某,并将其传唤回公安机关进一步处理。

到案后,吴某某对自己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目前,铁路警方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深圳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民警 霍达:阻挡列车车门关闭构成了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违法行为。请广大乘车旅客自觉遵守良好的公共交通秩序,外出时预留充足的乘车时间,文明出行。
扒阻列车车门有何危害?
法律如何规定?
对于扒阻高铁列车车门这种行为,到底会造成怎样的危害?相关法律法规又是怎么规定的?
铁路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强行扒阻车门除了可能导致车门机械损伤外,还有可能造成列车晚点或者紧急制动。

深圳北客运车间副值班员 罗敏:由于目前我们的列车开行得十分密集,一趟车的晚点将会影响后续的列车,严重地扰乱了列车的正常运行秩序。这种行为既是对自己的安全不负责任,还危及全车旅客的安全,影响大家的正常出行。
此外,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也有相关规定,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七条规定,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扰乱铁路运输指挥调度机构以及车站、列车的正常秩序,都属于危害铁路安全的行为,被严令禁止。
赶不上车要冷静对待
切勿扒阻车门
在乘坐火车出行时,有很多旅客因为没有提前规划好时间,导致没能及时赶上火车。如果遇到此类情况,我们该怎么做?

深圳北客运车间副值班员 罗敏:在列车的开车时间前,旅客可以在手机的购票软件或者是车站的售票窗口,按规定进行正常退票或者改签操作。如果列车已经开出,旅客可以在当日24时之前,将车票改签为票面乘车日期当天的其他列车,或者是票面乘车日期之后的次日以及以后(预售期内)的列车。
如果已经赶到站台上,因为进站太晚列车已关门,或者想趁站停时间下车放松,一不小心错过发车时间没有及时登上列车,该怎么做?

深圳铁路公安处深圳站派出所民警 陈俊杞:这个时候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千万不能采取拍打列车、扒阻车门,或者是追着火车跑这种危险的行为。特别是中途下车错过火车,但行李还遗落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在现场委托车站工作人员或拨打12306电话寻找客服沟通,车长将妥善保管行李。车站工作人员还会安排您乘坐就近的车次去往目的地。
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女子伸腿阻止高铁关门,处罚之外还需反思什么
□陈广江
针对近日网传“女子伸腿阻止高铁关门”一事,深圳铁路公安4月20日发布通报称,4月18日13时许,D2404次列车在深圳北站3站台关门时,旅客吴某某(女,43岁)不听从工作人员劝阻,用身体阻挡车门关闭,其行为构成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违法行为,铁路公安机关已对吴某某处行政拘留处罚。(4月20日中国新闻网)
虽然未造成列车晚点,但该女子受到行政拘留的处罚一点都不冤。在高铁关门的瞬间用身体去阻止,是一种非常危险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很可能导致列车大面积晚点,并给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重大隐患,容不得半点侥幸。因此,视频一出,很多网友呼吁依法严惩,以儆效尤。但仅依法惩治恐怕还不够。
对强行拦车等危险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限制铁路旅客运输领域严重失信人购买车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均有明确规定,违反者将受到行政拘留或罚款的处罚,扰乱秩序且危及安全、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将被铁路列为失信人,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触犯刑律。涉事子女被行政拘留,于法有据、于理应当。
为等待同行人上车,伸腿阻止高铁关门,本质上是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基本规则之上。这种自私行为的破坏性,不仅仅在于对列车秩序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更在于其具有“反面示范”效应,容易被情急之下的旅客下意识地效仿——这无疑是最可怕的。赶高铁迟到,首先错在自己,而且这也是生活中的常事,接下来能改签就改签,不能改签就重新购票,无论如何也不能强行拦车。对成年人来说,这是一种常识。
但现实中,阻挡高铁关门的现象并不鲜见。据报道,2018年,合肥一女教师以等待丈夫上车为由阻挡高铁关门,被罚款2000元;2021年,徐州一旅客因下错站台,在车门即将关闭之际用行李箱阻挡车门,被行政拘留5日。2025年春运期间,全国发生多起乘客阻挡车门事件,比如,徐州铁警共查处15起旅客阻挡车门关闭警情。但不少此类案例并未公布处理结果。
鉴于此,要想避免此类现象重演,除依法处罚、事后惩戒外,还应在事前预防、事中管控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对阻止高铁关门等行为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严惩一起、曝光一起,形成有效震慑。典型个案是最生动的普法课,相关部门不妨以此为契机,通过典型案例让安全教育具象化、场景化,把抽象规则转化为可感知的风险。近年来,铁路部门虽通过宣传片、警示标语普及安全知识,但这种灌输方式往往收效有限,还应创新宣教方式,注重通过典型案例塑造和强化社会的规则意识。
另一方面,铁路管理机制的优化空间同样值得探讨。现实中,错过列车的乘客往往面临改签困难或额外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部分人的冲动和焦虑。规则与人性化服务并非对立,二者的平衡才是公共治理的智慧所在。铁路部门不妨优化服务流程,比如适度延长检票缓冲时间、启动站内便捷换乘通道等,为乘客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或许有助于减少此类极端行为。
总之,处罚违规者不是终点,而是维护乘车秩序的起点。强化规则意识,不仅在于违法必究,更在于防患未然;公共安全的防线,不仅仰仗法律的准绳,更需人人心中那把界定公私的戒尺。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