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章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俄媒:东南亚的列车,终点不是华盛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7 08:46:00    

俄罗斯《新东方展望》5月15日文章,原题:基础设施之战,中国与西方在东南亚的较量 在东南亚,有关(地缘政治中的)权力问题的答案日益不再局限于峰会大厅,而是沿着铁路、港口码头和施工走廊。该地区需要快速、可靠、大规模的基础设施,而中国和西方这两个全球参与者,正按照各自的方式争相提供。
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几十年来最大的全球投资努力之一。从老挝到柬埔寨,中国投资正帮助修建道路、运河和能源枢纽——提供快速信贷、综合物流和肉眼可见的成果。中老铁路和印尼雅万高铁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相比之下,西方仍在寻找自己的立足点。他们通过七国集团支持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绿色能源基金和数字联通项目,来抗衡北京的影响力。但其提供的方案往往更像是政策姿态而非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拖延、僵化的程序以及长期融资的缺乏仍是主要障碍。
当中国修建铁路和港口的速度快于西方起草公报的速度时,东南亚就成了这场无声的、以混凝土为载体的地缘政治较量的舞台。基础设施已不再是经济问题,而是实力展示。若轨道铺设在赢得信任之前,别称之为开发,而是轨道上的影响力。中国早就明白这点,并且一直依此行事,精准、果敢。
中国领导人对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的访问是一次实力的展示。这不仅仅关乎贸易,这是北京试图融入东南亚决策体系的努力——不仅通过经济相互依存,还通过数字和防务一体化。这不仅仅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又一章节,这是有意改变地区平衡之举——不是靠口号,而是靠钢铁和光缆。
在此背景下,美国显得异常迟缓。没错,它仍以“民主价值观”为说辞,试图将地缘政治包装成软实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它能提供什么呢?概念、文件、公报。而中国提供铁路、电缆和港口。华盛顿好像几乎不敢承认自己正在落后。北京在实地行动,在具体地方开展工作,有着明确受益者。中老铁路的模式正在重演。在印尼,雅万高铁是中国速度和规模的另一象征,几乎在西方投入最少的情况下完成。
美国不仅在投资方面落后,在叙事方面也落后。其“自由开放的印太”愿景只是个美丽的神话,没有现实支撑。东南亚市场需要卡车,而不仅仅是特使。没有付出,就没有信任。这种叙事差距正在扩大。美国继续强调抽象的价值观,但在一个努力应对供应链瓶颈、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疫情后复苏的地区,价值观没有实际效用。北京明白这点。中方的投资看得见、可衡量,至关重要的是速度快。华盛顿的反制措施往往进展缓慢,有时还附带一些居高临下的条件。归根结底,东南亚国家作出的选择看起来并非意识形态的,而是实用主义的。谁能给马来西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谁确保柬埔寨的贸易畅通?谁能在不损害主权的情况下安全地与越南进行贸易?
也许“美国治下的和平”还没有结束。但它越来越像一个复古的行李箱——优雅、熟悉,充满怀旧感,却笨重而不实用。21世纪的贸易路线并非围绕原则建立,而是围绕集装箱港口和数字走廊建立的。明白这一点的人已参与其中。剩下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车驶离车站,而且终点不是华盛顿。(作者丽贝卡·陈,辛斌译)